近年来,银行股权频频登上各大拍卖平台。曾受资本热捧的中小银行股权,如今却频陷流拍窘境。
以9月18日在阿里拍卖平台搜索发现为例,仅9月1日至10月1日,就有440余笔银行股权正在进行或即将开始拍卖,拍卖标的多为城商行、农商行及民营银行等中小银行股权,但多家中小银行股权挂牌后无人问津,最终流拍。
部分中小银行股权即使打出1元起拍价,也鲜有人问津。这背后存在多方面原因。在宏观经济方面,当前银行业净息差处于低位,中小银行盈利空间受压,影响投资者信心。在银行业环境方面,中小银行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且对区域经济发展依赖度较高,经营压力较大。部分拍卖标的价格过高,超出投资者心理预期。
同时,部分中小银行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部分中小银行内部治理不够完善,管理粗放,导致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前景持谨慎态度。部分中小银行盈利增长和资产质量存在不确定因素,影响投资者决策。近年来部分中小银行风险事件频发,投资者对持有中小银行股权保持观望态度。
不过,数额小、分红稳定的标的转手相对容易。如9月16日,湖南某城商行5000股股权起拍价1元,获得28次竞价,最终成交价为28001元,该行过去5年分红稳定。而相比之下,数额较大的标的,转手颇为不易,如湖北一家农商行近4400万股的股权因无人出价而流拍。
中小银行股权频频流拍,归根到底是因为银行业整体经营业绩不佳。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业息差收窄、不良率上升,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资产质量都受到了很大影响,竞争力相对较弱的中小银行受创更为严重。未来,中小银行股权拍卖市场将继续呈现分化态势,优质中小银行股权仍受市场欢迎,而部分经营状况不佳的银行股权则可能持续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