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据相关数据显示,这一趋势正深刻地改变着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模式。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AIR)的聂再清博士表示,生物医药即将迎来“ChatGPT时刻”,预计在2 - 3年内实现重大技术飞跃。
目前,大模型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潜力巨大。在药物的临床前研发阶段,例如从小分子候选化合物的提名到首次受试者给药的典型时间间隔2 - 3年,大模型技术将使其显著缩短,同时药物的临床通过率也有望显著提升。
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AIR)自创立起就将生物医药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并孵化了水木分子公司。这家公司专注于生物医药垂直行业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其产品将服务于药物研发的各个环节,包括早研立项、靶点发现、分子设计优化、临床试验设计、药物重定位等。截至2024年8月,水木分子累计获得近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天使轮由华山资本领投,道彤投资、讯飞创投参与投资,清智资本参与了种子轮融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生物医药多模态大模型,以及对话式药物研发助手工具ChatDD产品的研发。
聂再清博士担任水木分子的首席科学家,他有着丰富的从业经历,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也曾是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和阿里巴巴天猫精灵首席科学家。他认为,做药最好的方式是“老法师”专家和AI密切地交互结合。水木分子的ChatDD大模型是多模态的,能让专家用自然语言与生物医药大模型对话,这有助于专家更好地理解生物数据,也让生物数据和大模型算法推荐结果更具解释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模型驱动的生物制药企业和服务公司将在行业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我们有望看到大部分创新药物的研发是通过大模型和专家的密切协作产生,这将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巨大贡献。